当前位置:

首页>污染防治>规划计划

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0-03-17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要点


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市生态环境局在省生态环境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总抓手,加快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美丽嘉兴建设取得新成绩。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是环境质量提升。2019年,地表水市控断面三类水质占比65.8%,同比增加24.7个百分点,按《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评价,改善幅度居全省第1位。地表水交接断面考核从“良好”重回“优秀”。市区PM2.5年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5.4%,提前三年完成市政府大气环境质量达标规划目标,正式跨入达标城市行列;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首次达到80%;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列全省第1位。

二是固废处置监管能力提升。“五废共治”46个项目已建成34个,处置能力达336.81万吨/年,填埋能力54.2万吨,生活垃圾已基本实现产处平衡。实现固废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全年无一例线上监管企业出现违法倾倒固废事件。

三是执法力度提升。全年共侦破环境类刑事案件32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24人,刑事打击力度列全省第1位;查办环境违法案件1436件、罚款1.33亿元,均列全省第2位。

四是公众满意度提升。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和“五水共治”公众满意度全省排名较2018年均前移了2位。

五是环境风险下降。处置环境信访3907件,同比下降20.5%。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实现“零发生”。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统筹协调,美丽嘉兴建设有力有效

一是全面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推动市委市政府召开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动员大会,深入实施十大专项行动,开展市县镇三级联创。嘉兴港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通过国家三部委验收,平湖市达到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标准。市委市政府召开12次全市性环保大会,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16次研究环保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开展督查暗访,对重点问题进行批示督办。全市开展了六轮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行动,特别是5月开始的“万人大排查、百日大整治”攻坚行动,出动45万人次;嘉兴日报、嘉兴电视台累计报道100余篇次,掀起了一场环保大风暴。

二是加快建立健全美丽嘉兴建设推进机制。对照美丽浙江考核任务,向各县(市、区)下达个性化考核指标。建立美丽浙江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进展每月调度机制,编制198项美丽浙江建设报表,实施清单化管理。针对滞后工作,及时向责任主体下发“一函两单”(提醒函、交办单、督办单),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三是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制定出台《嘉兴市级有关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明确35个市级责任部门130条生态环保工作职责,其中16个单位在省直机关职责基础上,细化增加39条工作职责。出台《嘉兴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建立生态环境督察、季度报告和年度述职三项工作制度,实现市县镇三级执行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全覆盖。提请纪检部门精准问责41人(其中科级以上干部18人)。

四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绿色示范区建设。制定出台《2019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实施方案》,开展水环境共保、大气污染联控、监测信息共享和建设项目联审。指导嘉善加快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绿色示范区机制建设,嘉善、吴江、青浦三地共同签订了《一体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框架协议》。

(二)打好四大战役,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力有效

一是打好碧水提升战。制定实施《嘉兴市治污水暨水污染防治行动2019年实施计划》《嘉兴市杭州湾污染攻坚战实施方案》《嘉兴市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八大行动方案》。明确各县(市、区)每个断面水质指标控制限值,实施提醒、交办和督办制度。开展镇(街道)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压实基层政府治水责任。按时建成24个工业集聚区“污水零直排区”。全面完成33个入河排污口、16个入海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完善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硬件设施和管理制度建设,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1.3%,同比增加14个百分点。

二是打好蓝天保卫战。制定实施蓝天保卫战、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等年度工作计划。首次发布镇(街道)环境空气质量并按月开展通报排名。实施工业废气治理“十百千”工程,完成VOCS治理项目105个、清理整顿“散乱污”企业1050家。市区落实涉VOCs企业错时生产,41家企业安装VOCs治理设施用电监控系统。出台新一轮重点区域臭气废气整治方案,在全省率先开展“3+X”监测系统建设、实施“五全”治理,完成60个市级重点项目。港区无异味企业、无异味园区创建方案在全省转发推广。建立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常态化执法机制,路检车辆858辆,遥感监测柴油车约16万辆,上牌非道路机械3709台。《嘉兴市餐饮油烟管理办法》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三是打好净土持久战。开展四轮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指导933家企业完成信息填报,省级质控批次通过率达100%。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土壤样品制备流转中心建设。指导232家企业完成土壤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完成全市五类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削减量核实工作。初步调查完成疑似污染地块49个,确定污染地块5个。推进7个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其中海宁上林村污染地块已完成风险管理措施。全面实施新建项目土壤评估制度,土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四是打好清废攻坚战。在全省率先编制形成“1+12”固废处置能力平衡表。建成59个一般工业边角料临时贮存场所,解决边角料涨库和处置难题。在用好全省固废信息化监控系统的基础上,投入140万购买服务,全面启用“一般工业固废信息化监控系统”,系统内注册企业7300多家,未发生一起线上监管企业违法倾倒固废事件。我局受生态环境部邀请,作为唯一一个“无废城市”非试点城市在全国“无废城市”推进会上进行“一般工业固废信息化监控系统”介绍。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就《中国环境报》头版头条对嘉兴市“五废共治”盯紧固废处置全流程工作进行专题报道作出“总结嘉兴经验、争取在全国推广”的肯定批示。

五是持续推进减排降碳工作。编制全市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排出并实施重点减排工程77个。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编制完成市县温室气体清单,开展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审核,共审核纳入碳交易企业65家,非碳交易企业210家。年度减排降碳任务均顺利完成。

(三)坚持以督促治,生态环保督察执法有力有效

一是狠抓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落实。严格落实整改“销号制”和“交账制”,中央督察组交办的4项具体问题已销号2项,剩余2项进度均快于计划安排;10项共性问题已销号5项,其余均按照时序进度推进;4项“举一反三”问题已销号1项,1项启动销号程序;457件信访件全部完成办结销号。尚未到整改时间节点的任务也都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是顺利完成省级生态环保督察。首次接受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共报送调阅资料545份,接受交办信访举报155件,交办件3件,转办件1件;各类媒体宣传报道644篇,收集舆情119条;责令企业整改113家,立案处罚56件,罚款791.5万元。省级生态环保督察组交办的155件信访件办结销号149件。提交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嘉兴市贯彻落实浙江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

三是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修复。紧扣长江经济带曝光问题,建立季度调度制度,明确整改时限,加大整改进度滞后、未按时限完成整改等情况的督查督办,压实整改责任。两轮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曝光的4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国家“长江办”交办的5个具体问题已整改完成4个,尚未完成整改的1个问题正按整改时限要求加快整改,进度均快于计划安排。省长江办交办的119问题已整改完成109个。

四是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以打造全省环境执法最严市为目标,保持高压态势。优化“双随机”抽查方案,动态更新污染源监管库、执法人员库,实施市县联动、部门协同,推进跨部门“双随机”执法,受到市委和市政府两位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组织开展了嘉兴史上首次集中打击固体废物领域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成功侦破嘉兴嘉杰化工非法偷排数万吨废盐酸等特大污染环境案件,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嘉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生态环境执法比武先进单位。

五是严守环境安全底线。对重点园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的隐患排查专项行动。首次委托第三方对172家重点风险源企业进行全面评估和隐患排查,全部整改到位。以镇(街道)为单位,每月开展信访信息调度,精准研判化解突出信访环境问题。组织开展辐射安全专项检查,确保辐射环境安全。圆满完成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环境保障任务。

(四)突出改革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力有效

一是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市31个省级以上园区全面实行“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目前已有500多个项目享受到改革红利。优化审批服务,提高审批效率,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1624个。针对“百年百项”等重大项目,落实专人跟进服务,其中快速路二期项目和军民合用机场项目均已完成审批手续。建立重点项目专家帮扶机制,实行每周会商和通报,确保重点工作顺利推进。我局重大项目招引和推进工作受到市政府的集体嘉奖,营商环境工作被评为市级先进部门。

二是推进机构改革。推进生态环境系统机构改革,市县两级全部挂牌成立,顺利完成人员转隶、内设机构设置、人员及职能调整等工作,共增加人员编制69个(市局27个、各分局42个)。市、县两级均挂牌设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市局增设公益一类科级事业单位一个。

三是推进排污权交易改革。充分落实省级排污权储备调配机制,为我市重大产业项目的排污权申请提供新途径,服务项目10个,解决化学需氧量279.203吨、氨氮26.471吨、二氧化硫80.512吨和氮氧化物231.402吨。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全市排污权有偿使用金额5670.69万元、交易资金1.03亿元,累计有偿使用和交易金额达21.48亿元。

四是推进公众参与创新。以提升公众生态环境质量满意度为目标,高强度宣传报道,共发布各类报道1165篇,其中中央和省级媒体分别报道29篇、50篇。市局官方微博粉丝数达到29.7万人,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2.9万人。举办第三届嘉兴市环博会暨“美丽嘉兴,我是行动者”等10项宣传活动,组建“嘉兴生态环境质量公众宣讲团”,参与宣讲220余场。成立10支“嘉兴市民生态环境巡查团”;上报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51家,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75次,组织公众生态探访9批次。

(五)强化监管支撑,基础能力建设有力有效

一是推进智慧环保建设。完成环保专网整合。建设生态环境数据中心和数据管理平台,初步实现省市县数据共享交换的“一中心”和地图综合联动展示的“一张图”。

二是完善监测监控网络。完成72个镇(街道)252个断面设置、10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站藻类分析仪增配项目、市区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网络和2个涉气重点工业园区空气自动监测项目建设,完善清新空气(负氧离子)监测网络。组织开展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培训,完成483家发证企业自行监测数据联网和信息公开工作。公开备案登记社会环境检测机构61家,开展联合检查3次。

三是打造“第七诊所”特色品牌。开设“三服务”品牌“第七诊所”,开展“定期体检”“专家会诊”“专科门诊”“下沉问诊”“健康科普”五大特色服务。全年共出具水、气环境质量诊断报告各9份,“下沉问诊”赴基层指导活动7次、“健康科普”2次。“第七诊所”品牌得到《中国环境报》《浙江日报》等媒体关注,并受到基层生态环境部门、企业、公众的普遍欢迎。

四是推进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以“入户调查”和“数据汇总”两阶段的数据审核为主线,推进第二次污染源普查,顺利通过省级核查。完成污染源普查工作报告、数据分析报告。

(六)全面从严治党,干部队伍建设有力有效

一是政治建设站首位。召开全局干部职工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大会,层层签订责任书,人人签订承诺书。举办六期“嘉兴环保论坛”,邀请专家对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初心使命教育进行培训。编辑《悦读》季刊四期,特刊一期,配发《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等学习书籍。四个党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集中学习224次,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服务调研解难题。制定“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运行机制,落实领导班子联系县(市、区)工作制度。全局累计开展“三服务”180多次,走访企业1100多家,进村社、入网格志愿服务142人次,解决问题380多个。团支部积极加入“暖心扶企”青春助力团,参加三期“暖心扶企”活动,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三是主题教育践初心。围绕学、研、查、改四方面,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利用“三小”学习法,组织党员干部学好规定书目,落实好“七个一”创新学习。聚焦突出问题和重要任务,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50个,提出对策建议63条。组织党员干部查摆自身不足,梳理剖析八大方面42个问题。紧抓专项整治及检视问题整改,做到即知即改、应改尽改。11月6日,我局作为8个市直单位之一在全市主题教育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四是全面从严治党正作风。印发《“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干部容错免责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签订《“八小时以外”活动行为规范承诺书》。常态化正风肃纪检查,组织机关纪委委员检查24次。针对“四风”问题易发多发时段,发送廉政提醒短信,开展专项检查。开展警示教育月、“禁酒驾反醉驾”专题教育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强化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五是提振精神凝队伍。深化开展“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参与交通文明劝导,到结对村(社区)宣传和指导垃圾分类。参加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当生态环保铁军”主题演讲比赛,获得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举办第二届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乒乓球比赛,开展首届职工趣味运动会;在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乒乓球比赛中取得女团亚军、女单季军,在市直机关第十一届运动会集体跳绳比赛获得第五名、第七届市民运动会工间操(广播操)比赛一等奖。选拔推荐“微型党课”宣讲员3名,1名宣讲员入选市直机关系统选拔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还有不少亟待补齐的短板:一是生态环境问题发现、监管能力仍然薄弱。镇(街道)、村(社区)发现和报告环境问题机制不够完善,“最后一公里”网格责任落实不够到位。二是环境绝对质量较差且改善难度增加。水环境整体质量与全省总体水平还有差距,存在城乡生活污水截污纳管不彻底,污水厂“小马拉大车”的运行状态,污水管网“跑冒滴漏”等情况。能源“双控”形势仍较为严峻;空气质量易受外来输入性影响,夏季臭氧污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愈发明显。三是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生态环境治理全面感知网络有待完善,“应用烟囱”“数据孤岛”较为突出,数据分析评价能力比较薄弱。四是队伍建设还需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监督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学习教育还需紧抓不懈,适应垂直改革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2020年工作要点


2020年是迎接建党百年的关键之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总目标,扭住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三个关键点,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环保基础能力,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加快建设国际化品质的江南水乡文化名城打下坚实基础,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百年。

一、主要目标

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力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重点指标达到创建要求。到2020年底,地表水市控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达到65%以上,且提高幅度大于全省平均值,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考核保持“优秀”;设区城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35微克/立方米,全市平均环境空气优良率85%以上。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达到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92%以上。完成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下降任务。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全省排名前进1位,确保不发生因环境污染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聚焦聚力抓提升,深入推进美丽嘉兴建设

1.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一是压实“党政同责”。制定出台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相关意见,建立相应考评机制,完善基层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现和报告长效机制。加强镇(街道)机构队伍建设,推动所有镇(街道)单独设置生态环境办公室,配强环保监管力量,将生态问题排查整改等工作纳入基层治理全科网格事务管理。二是压实“一岗双责”。推动落实《嘉兴市级有关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明确的35个部门130条工作职责,将管理、处罚等情况与考核挂钩。优化环境执法机制,推动餐饮油烟污染等八大类领域纳入城市综合执法范畴,减少基层对执法办案的干扰。

2.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制定落实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善片区的环保政策措施。制定2020年嘉兴市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以示范区规划目标为导向,指导、督促嘉善县完成示范区2020年生态空间、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目标。协调《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落实。指导协调嘉善县做好生态环境执法、监测和标准的“三统一”。以嘉善县为重点,推动有关部门加大“低散乱”企业清理整顿力度。在示范区内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试点改革,实现联合监管、应急处置、行政执法一体化。加大示范区生态环保信息化监管能力建设,完善环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机制。

3.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镇三级联创。市级层面,对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要求,逐项分析研究,全面查漏补缺。县级层面,平湖市、海宁市完成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海盐县完成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桐乡市完成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申报,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园区创建规划通过省级核查,嘉兴港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园区创建完成命名。镇级层面,30%以上镇创成生态示范镇。

4.健全美丽嘉兴建设推进机制。报请市委市政府调整美丽嘉兴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架构,市美丽办与市生态创建办合署办公,增强统筹协调能力。根据各地生态环保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设定和实施个性化考核指标。实施美丽浙江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按月调度通报制度,开发美丽浙江考核指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在线调度。实施滞后指标预警、分析和通报制度。科学谋划“十四五”生态环保规划,开展美丽嘉兴战略规划编制,明确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嘉兴的路线图。制定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配套改革办法。

5.强化自然生态保护和监管。协调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实施自然保护地2020“绿盾”行动,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海盐县试点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

(二)聚焦聚力打硬仗,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1.高标准打好治气硬仗。聚焦重点领域,抓好源头治理,削减VOCs排放。通过路检路查、在线监控等举措,持续打好柴油货车攻坚战,加快老旧柴油货车淘汰。推进落实扬尘治理“7个100%”,协调实施建筑工地扬尘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贯彻实施《嘉兴市餐饮油烟管理办法》,推广镇(街道)联审联批制度,推进餐饮店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和在线监控设施。聚焦重点区域,全面完成九大区域90个市级重点臭气废气整治项目,建成“3+x”监测系统,基本消除臭气异味。全面开展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60%以上的县级城市建成清新空气示范区。聚焦重点时段,推广VOCs错时生产,削减夏秋季臭氧污染峰值,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

2.高标准打好治水硬仗。以断面水质提升为重点,统筹推进区域水环境质量。全面实施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通过联考联治,健全上下游齐抓共管的协同治理机制。完成工业集聚区“污水零直排”建设任务,嘉善县建设一个工业集聚区“污水零直排”示范区。完成市区贯泾港水源生态湿地、桐乡市运河水源地水质提升工程建设,实施桐乡市大红桥港(白荡漾)水源地建设。开展重点断面重点控制区域水质监测及氮磷形态分析,厘清氮磷污染来源;运用无人机、无人船巡航排查技术,对重点断面重点控制区域岸上和水下污染源进行系统排查,全面推动精准治理。

3.高标准打好治土硬仗。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完成经过风险筛查和纠偏最终确定174个采样地块的采样检测工作。强化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监管,确保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较2013年下降10%以上。按计划完成土壤重点监管企业、用地土壤重点企业自行监测,并向社会公开。强化污染地块开发利用联动监管,推进与城乡规划、自然资源等部门信息共享。建立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库,深化7个重点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和风险管控。

4.高标准打好治废硬仗。全力开展省级“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严格落实《嘉兴市工业固废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高标准、超常规完成“五废共治”46个补缺口项目建设。开展高温熔融工艺试点,统筹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完善危险废物监管源清单,发挥“一般工业固废信息化监控系统”管理平台的作用,提高信息化监管能力和水平,实现固体废弃物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管控。全面开展小微企业危废收集平台试点。

5.高标准打好减排降碳硬仗。深入推进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十三五”目标。按照温室气体排放七大重点领域,科学制定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充分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落实推进机制,确保按时完成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任务。

(三)聚焦聚力严监管,扎实推动督察执法常态化

1.坚决抓好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强化责任落实,不折不扣推进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曝光及交办问题的整改,确保整改任务顺利完成。建立督察整改协调例会制度,对整改落实不到位、时序进度缓慢的实行黄色预警、红色督办、黑色挂牌约谈。严格实行整改工作“督办制”“销号制”“公开制”,组织开展整改工作体检式汇报会和督查活动,对重点问题“专案盯办、专项督查、明察暗访”。协调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迎检配合工作,根据反馈意见研究制定整改方案,举一反三抓落实。深化市级生态环境督导,以镇(街道)为重点,围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督察整改不力典型案件开展专项督导。

2.全力打造环境执法最严市。坚持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深入开展“蓝天”“碧水”“清废”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加大对垃圾焚烧企业在线监管执法力度。深化公检法环司法联动协作机制,健全举报奖励制度。查办大案要案,加大对排污企业实际控制人的打击力度。推进阳光执法,加大行政执法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的全过程记录,主动公布执法信息。总结推广桐乡排污许可证执法监管改革试点经验,建立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环境执法监管模式。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检定和数据应用于执法的地方性立法。加大环保执法和重大案件宣传力度。

3.全力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加强环境信访调处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大环境领域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邻避问题等风险评估,全力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全面建成市、县、园区(企业)三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并持续动态更新。引入“环保管家”等第三方专业机构为工业园区、重点排污单位开展“健康体检”和托管服务。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专家队伍、专业处置队伍建设,开展多层次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实战演习。严格放射源、熔炼、移动探伤企业辐射安全监管,构建嘉兴市“3+3”辐射安全信息化监控系统。制定完善计算机和网络安全规范化制度,确保无网络安全事故发生。

(四)聚焦聚力夯基础,切实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1.提升“智慧环保”建设水平。抓好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转型二期项目建设。深化环境污染“一张图”,打造市级生态环境数据平台,开展生态环境专业数据库升级工作,推进统一的市级、县级生态环境系统数据库建设。完成在线监控平台升级改造。通过借鉴遥感监测、热点网格、无人机(船)、云计算等新技术,建立完善感知预警网络。推广应用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协同管理平台,建设运营好生态环境宣教平台。

2.提升“科技治污”能力水平。推广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加强服务平台应用指导。做好“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和“八大千亿”产业紧缺人才的遴选工作,结合“三服务”活动,加大对生态环保领域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指导力度。加强与院校科研机构的横向联络共建,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对生态环保的支持力度,确保资金投入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适应。

3.提升生态环境监测分析能力。扩充环境监测网络和因子,提升环境监测分析和技术支撑能力。重点关注“十四五”将纳入国考范畴的长江经济带及重要支流水质监测断面,实施长江经济带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站建设。推进主要物流通道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围绕即将纳入国家考核机制的新增国控空气站秀洲住建站,开展周边空气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利用即将投运的市区光化学组分网和颗粒物组分网、颗粒物组分分析自动监测站,分析掌握春夏季节臭氧形成机理。加快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建设进度。发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运用好普查大数据。

4.提升生态环保依法行政能力。出台《行政处罚案审委员会议事规则》《行政执法事项签批授权委托书》《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办法》等,全面统一行政执法法律文书,修订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有效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扩充法律顾问力量,协作开展法制审查。严格执行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管理“黑名单”制度,实施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组织开展环保法规“三大六进”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环保法治意识。

5.提升环保第三方服务监管能力。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领跑者”制度,加强环评等中介机构的监管,强化环评报告质量检查。实施嘉兴市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三年行动计划。加强行业自律,筹建生态环境监测协会嘉兴站。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控站点提标改造,逐步实现重点排污单位和一般排污单位监控全覆盖,提升自动监控系统发现问题的精准度。

(五)聚焦聚力强改革,更高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更高水平服务企业。全面落实《嘉兴市生态环境局优化营商环境若干举措》。深化环评制度改革,建立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全面实行“提前介入制”,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中介延伸。做好我市快速路、轨道交通、中医院改扩建等“百年百项”重点项目的环保服务工作。在嘉善试点先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市中小型园区中推广实施“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发布“三线一单”编制成果,优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模式。开展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实现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深化企业环保咨询日制度。

2.深化“第七诊所”品牌,更高水平服务基层。擦亮“第七诊所”“三服务”品牌。以“定期体检”为载体,继续做好月度水、气环境质量诊断。稳步推进“下沉问诊”、“专科门诊”,将诊断活动下沉基层,条件成熟时向镇级政府部门延伸。全力争取省级科研资金,重点用于开展全市河道悬浮物成分分析分析等科研课题研究。加强对各分局管理和监测指导,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建立全市重点项目准入咨询服务机制。加大对分局项目审批监督考核,确保依法依规。

3.深化环保诉求解决机制,更高水平服务群众。全面回应群众诉求,建立健全精准发现问题机制。利用镇(街道)四个平台作用,强化基层网格监管,推进各镇(街道)生态环保机构配备。出台《嘉兴市生态环境局群众诉求有呼必应制度》,第一时间回应群众诉求。健全环境信访分类调处机制,按照“五个清楚”、“三到位一处理”信访办结要求,做到一案一结,整改销号。

4.深化环保公众参与“嘉兴模式”,更大力度提升满意度。委托第三方每季度对各县(市、区)和各镇(街道)开展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调查测评。健全“市、县、镇、村”四级生态环境公众监督机制,全面建立和推广民间治水监督员和民间闻臭员等社会公众监督队伍。多形式、多主体、高质量做好“六·五”环境日、浙江生态日和第四届环博会系列宣传。增强宣传活动体验度,开展公众生态探访和媒体记者“伴随式”采访报道。创新推进“四类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持续推进绿色系列创建。

5.深化排污权交易制度改革,更高效率配置环境资源。优化排污权交易程序、扩大排污权供给、盘活存量资源。优化污权交易管理,依托“互联网+”模式,增加二级市场企业间集合竞价、拍卖和挂牌等交易方式,让企业“一次也不跑”。全面采用线上网络审核交易。建立排污权储备和出让全市统筹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及月报制度。开展“十四五”排污权核定核算,为“十四五”的排污权交易奠定基础。

(六)聚焦聚力强队伍,全力打造生态环保铁军

1.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完善局党组会议“第一议题”、重大决策专题学习、局党组班子理论宣讲、对照检视整改等制度,推动理论武装头脑、融入日常。制定并落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利用“嘉兴环保论坛”举办党风廉政、意识形态等内容的报告会。

2.全面加强组织建设。建立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机关党委直接责任、党支部落实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五责联抓”工作机制,修订完善党组成员联系党(团)支部和党外干部工作制度,加强对党建团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开展五型标尖党组织建设,推进党建阵地、智慧党建建设,拓展机关党建形式。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好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完善基层党组织考核体系。加强对党支部书记、党务纪检干部培训,提高党建纪检工作水平。

3.全面加强纪律建设。深化“铸造生态环保铁军、建设清廉生态环保”六大行动和“建设清廉机关、创建模范机关”活动,强化全局干部职工纪律意识,引导严格依法履职。健全党风廉政建设专项检查,推进效能督查、“八小时以外”监督检查常态化,严厉查处顶风违纪行为。充分运用全系统和身边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重新编印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动态开展岗位廉政风险排查。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保密工作思想防线。

4.全面加强作风建设。严守纪律规矩,加强政治监督和政治生态建设状况评估。加强对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基层党建和纪检工作的指导,推进上下衔接、整体联动。对照市委提出的“四种病症”“四类问题”,以效能监督。推动改进“不思进取、不接地气、不抓落实、不敢担当”等作风问题。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认真落实调查研究、下访接访、结对帮扶等制度,优化服务方式,全方位提升“三服务”水平。

5.全面加强队伍建设。继续做好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理顺业务体系和运行机制。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年轻干部选拔培养,落实培训、轮岗、锻炼等措施,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开辟党员活动室、设置阅读一角,以书法、球类等兴趣小组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精神动力和活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隐私说明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主办 电话:0573-82532725传真:0573-82159871

地址:嘉兴市新气象路618号 建议IE7.0以上,1024×768浏览效果最佳 浙ICP备2022025713号 网站标识码:330400001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9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