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环保初心⑬】周赦:太多瞬间让我体会到“环保人”的意义 | |||
| |||
和辐射打了9年交道,和空气环境质量打了4年交道,周赦的环保之路走得并不容易。 作为嘉兴市生态环境局的一名环保人,13年时间,每每谈及环保事业,周赦一如当初那么澎湃,他对环保的初心从未变过。即便工作存在危险性,即便有加不完的班、写不完的方案,即便总有棘手的问题需要他解决…… “环保问题总要有人解决,只要空气质量改善,一切就值得了。”谈及工作,周赦从来没有半句怨言,甚至还能从他说话的语气中感觉到他对环保的热爱。
无形的辐射有形的管理 “辐射”,很多人谈之色变,可是周赦谈起这份工作,却显得异常轻松。 “你从来没有担心过吗?”面对这个问题,周赦憨憨一笑,“一开始肯定有点担心,但是后来也就习惯了,而且我们每年都要进行职业体检,没事的。” 和辐射打了9年交道,管理放射源、发放许可证、到企业进行现场检查、事故应对处理……这些工作,都是周赦的日常。 “一年要去200多家辐射工作单位,有的时候一天要跑四五家。”虽然已经换了岗位,可是曾经带着“个人计量仪”跑企业的日子,周赦至今仍记忆犹新。 那时候,“个人计量仪”是周赦最信任的伙伴,每次跑企业,只要计量仪监测到的数字在标准范围内,就意味着安全。 工作多年,周赦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你们会不会受到辐射的影响?有危害吗?” “肯定会‘吃’到一点的,但每年只要控制在5mSv以下就没关系。”“吃”是他们业内对于吸收辐射剂量的说法,“干我们这行的,都‘吃’。” 周赦说话的时候总是很轻松,一份存在危险的特殊职业,在周赦的口中却一点也听不出他的担心与紧张。 有没有发生过什么危险的事情呢?周赦的回答是肯定的。“有一次去企业检查,同事做了两个小时的笔录,没注意座位下有一些金属零件,后来一测居然有放射性。还有一次,我们在探伤门警戒线外检测,发现放射性远超本底值。这种辐射剂量,‘吃’到后多多少少会有点担心,但是也没有办法。” 这样的情况是意外,周赦就是要杜绝这种意外的发生,“无形的辐射,有形的管理,如果这样的意外发生在社会上,后果很严重。” 周赦的工作实际上是默默无闻的,可是他却期盼能这样一直默默无闻下去,“辐射工作,只要不出事,就代表尽职了。所以也希望我们可以变成‘小透明’,只要默默地守护就好。”
肩上压着保卫蓝天的重任 2015年,周赦被调至治气办工作,这些年,周赦一路见证了嘉兴空气改善的过程。 聊到这,他的语气中明显多了兴奋与激动。“真的不容易,为了能让嘉兴的天变得更蓝,我们真的做了很多努力,最终,我们成功了!” 嘉兴市区的PM2.5年均浓度,从2013年的6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8年39微克/立方米,今年1到9月,嘉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这背后,就是因为有一群像周赦一样的“环保人”,在出点子、谋对策,在一步步推动、落实。 “老百姓能看得到的就是洒水次数变多了,从以前的一天洒水1次增加到了现在的6次。”周赦说,汽车在路上行驶过程中会带起扬尘,洒水可以降尘,从而降低空气中的PM2.5浓度。 这些举措是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得到的,但其实,这只是周赦工作内容的冰山一角。 每次嘉兴举办重大活动,周赦的肩上就会有“保卫蓝天”的重任,很多人只看见天越变越蓝,却不知道是怎样一群人做了怎样的努力,才让大家共享这片蓝天。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倒推工程。”周赦解析了“湛蓝天空”背后的秘密,“雾霾主要是由PM2.5导致的,所以我们要去请专家分析嘉兴PM2.5的来源,因为每个城市的PM2.5来源都不一样。同时,我们还要请专家来编制大气排放源清单,弄清污染源在哪里。然后把源解析、源清单两者结合起来,按照空气达标的目标,测算出嘉兴到底需要削减多少大气污染物,并找到最大的污染源。最后,我们针对大气污染源采取措施,比如督促废气排放企业、移动源、工地进行治理,实施清洁排放和超低排放改造。通过综合施策,才能降低PM2.5浓度,保卫蓝天。” 轻轻松松几句话,可是实际付出行动时,没日没夜地加班是少不了的。“这就是我们环保人的职责所在。” 如今,嘉兴空气质量已经达标,看着越来越蓝的天,周赦的心情无法言语,“2013年买了一台空气净化机,现在就‘躺’着再也用不上了,虽然这钱是浪费了,可我却很开心。” 作为一名“环保人”,在治气办的这几年,周赦的压力着实不小。可是眼下,有太多瞬间都让周赦感受到自己这份职业的意义。晚上散步的时候,儿子会指着天空问他:“爸爸,天上的星星变多了,是你的功劳吗?”
记者:孔嘉敏 编辑:徐丽萍 责任编辑:张超柱 来源:读嘉新闻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