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污染防治>环境宣教

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质量让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落户”嘉兴

发布日期:2022-03-17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春天的禾城,微风拂面,草长莺飞,散发出勃勃的生机。


为摸清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嘉兴启动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工作,连日来,调查评估人员奔波于南湖、秀洲、海盐等地,对植物、鸟类、兽类等开展调查。


“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是摸清物种家底、识别威胁因素、分析保护成效的基础工作和根本途径。通过详细调查,建立物种名录数据库,进而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形成较完善、准确的认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和依据,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与监管能力。”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综合规划与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蔡华晨说。



海盐发现野生鸳鸯种群

一群鸳鸯在初春的暖阳下栖息、嬉戏,与当地山水交融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在近日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海盐分局组织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中,工作人员在海盐县澉浦镇永兴村西城湾水域中发现了野生鸳鸯种群,个体数量较多,有36只。




“当时我们距离水面十几米,远远看去有一群东西在水面游动。”现场工作人员说,来不及多想,工作人员通过单筒望远镜仔细观察,辨认出是一个野生鸳鸯种群,“当时,既有鸳鸯在水中嬉戏打闹,也有鸳鸯在展翅飞翔,甚是好看。”

鸳鸯,隶属于雁型目鸭科鸟类,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的近危物种,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谷、苇塘、沼泽以及开阔的湖泊江河处,对生态环境要求极高。


那么,这些美丽可爱的鸳鸯缘何而来呢?来自鲁东大学的调查专家孙虎山教授告诉记者:“鸳鸯属于候鸟,在我国东北北部、内蒙古等北方地区繁殖,每年九、十月份离开繁殖地南迁越冬,三、四月份再北迁到繁殖地。海盐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成群的鸳鸯来栖息。”


就在野生鸳鸯种群现身海盐之际,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人员在嘉善也有了惊喜收获——发现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种(黑翅鸢、红隼、画眉)。“我们设置7个工作网格,开展生态系统类型、水生生物、陆生维管束植物、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爬行类、昆虫的调查和评估工作。在选定的9条鸟类调查样线中,共发现鸟类61种。”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嘉善分局相关工作人员说,除了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种,还发现了浙江省重点保护鸟类6种(戴胜、斑嘴鸭、绿翅鸭、绿头鸭、棕背伯劳、画眉),尤其是在长白荡水域,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着数千只斑嘴鸭、绿翅鸭、绿头鸭栖息。



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落户”嘉兴

生态环境好不好,生物多样性来印证。2020年,嘉兴全面启动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计划用两年时间分批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经过一年多的工作,调查评估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共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41种、中国特有物种19种。




生物多样性需要恢复,更需要保护。近年来,嘉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在全市划定生态红线,并将生态红线区域作为编制各类规划的强制性、约束性内容,全面构筑起一条开发建设不敢逾越的“高压线”,进一步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


同时,结合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在绿色学校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中融入更多生物多样性教育内容,切实提高广大市民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形成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良好氛围。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正是不断优化的自然生态环境,引来了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落户”嘉兴。“接下来,我们将始终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同时,继续开展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评估,全面掌握生物种类,进一步强化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能力建设,努力绘就‘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生态’的美丽景观蓝图。”蔡华晨表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隐私说明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主办 电话:0573-82532725传真:0573-82159871

地址:嘉兴市祥和路516号 嘉兴市环境监测监控中心 建议IE7.0以上,1024×768浏览效果最佳 浙ICP备2022025713号 网站标识码:330400001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9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