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浙”十年丨桐乡:突围战拼出一汪碧水修复图 |
|||
|
|||
桐乡市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地处杭嘉湖平原地区。一个县级市,大小河流多达2300余条,河道总长超2400千米,相当于从北京到广州的距离。 密布的河网、纵横的河道,为浙江桐乡贴上了江南水乡的鲜明标识。可揭开这层“标签”发现,水乡缺水、缺好水,戳中了桐乡人的痛处—— 桐乡全域85%河道为过境水,不仅没有自己的源头活水,且平原河网的水体流动性不强,属于资源型与水质型缺水地区。 加之生产生活影响,十年前桐乡河网水质在V类的“后进生”之列,一些河道甚至是劣V类水。 怎么办?问水十年,桐乡打了一场突围战,拼出了县域一汪碧水修复图。 “后进生”变“先进生” 一条河流的“摘帽”之路 金秋十月,清清河水宛如“绿腰带”穿过新村点,亲水栈道蜿蜒至远处,三五村民漫步其中。这是桐乡市石门镇民丰村南桥头港的如画风景。 让人很难想象,多年前,这条民丰村的“母亲河”和桐乡不少大小河流一样,陷入了“路过要屏住呼吸,加快脚步”的黑臭窘境。 “我印象非常深刻,桐乡开展治水剿劣工作后,南桥头港水质检测结果为劣V类水,也就是最差的水质。”这张不合格的考卷,让身为该河河长的民丰村党总支书记高掌莲,如今想来依然不是滋味。 这样的揭短亮丑,自2012年桐乡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后,迅速辐射至全市的“黑河、臭河、垃圾河”,以及劣V类水体。 “全市12个地表水常规检测断面,氨氮和总磷含量高,劣Ⅴ类断面比例上升。”翻开桐乡10年前的检测报告,一项项数据倒逼其全市上下坚定“马上行动”的决心。 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程、退养并拆除两岸所有畜禽养殖场、对河道进行彻底清淤、建设生态浮岛……桐乡市的“后进生”,开启了和南桥头港类似的“摘帽”攻坚。 2017年,桐乡在继续推进“五水共治”的基础上,打响了全面剿灭劣V类水的关键一役。就在当年,包括该市石门镇民丰村南桥头港在内的191个劣V类水体提前完成了销号。 该市民丰村村民的“母亲河”以Ⅲ类水的崭新面貌回归,还跃升为全市的精品河道,从后进变为先进。 提前“摘帽”的民丰村南桥头港,像一面镜子,照出桐乡全市劣V类水体的逆袭路。曾让村民不敢开窗的该市屠甸镇荣星村火炉浜,经治水攻坚,成了满目美景的乡村花园;同样曾让村民摇头的乌镇镇狮子浜,不仅成功剿劣,颜值也大幅提升…… 十年漫漫治水路,桐乡举全市之力剿劣攻坚、铁腕治水,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越来越多。 “最大的变化,就是脚步慢下来了,不用屏气小跑了。”站在南桥头港,村民乐于和记者说改变,顺手指向在建的“水下森林”和沿河拓展的新村点,又多了些期许。 “各自为政”变“同舟共济” 一名河长的治水自述 河的蜕变,离不开治水的人。 时间倒回10年前的冬天,桐乡首批“河长”走马上任,从桐乡市四套班子领导到村干部,全市建成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的河道“河长制”管理网络。 每一名河长的护水自述,都是桐乡治水攻坚的微缩图。包括该市河山镇王家弄村顾家村浜的村级河长张萍。 “原先,村民对于河道垃圾多、水体脏这些问题反映强烈,我作为河长压力很大。通过这些年的治理,情况大为改观。”作为有着10年护水经验的“老河长”,王家弄村村委会副主任张萍感慨道。 王家弄村位于桐乡市河山镇最西边,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交界。全长1036米的顾家村浜,不仅联通桐乡镇级河道,还与上游湖州河道相融。多年来,这条河从清淤到拆除河边违建,修建步道、凉亭、清水平台和特色九曲小桥,再到组建联盟联合治水……皆与桐乡水岸共治的进程同频共振。 两个月前,桐乡市河山镇王家弄村还与南浔区善琏镇含山村、练市镇悦新村成立毗邻党建联盟,组建10多人的党员志愿队伍共同护水。 早在2014年,浙江全省吹响“五水共治”号角之际,桐乡与南浔两地就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在全省首创跨地市交界区域水环境联防联治工作机制,构建“上游下游一盘棋”的治水格局。 此后,桐乡市推进了一系列跨县市区域甚至跨省域的联防联治行动。今年夏天,嘉兴首个两省三县(嘉兴桐乡、湖州南浔、苏州吴江)联合河长制工作室落户桐乡市乌镇镇,还在跨界河道澜溪塘首次实现“行政河长、民间河长、空中河长”三方河长联合巡河。 党的十八大以来,桐乡市人居环境呈现可喜变化,这离不开桐乡对水生态环境治理的不懈推进和突围攻坚。这些年,桐乡不断完善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打出了截污纳管、清理清剿、产业整治、生态修复、清流活水、跨界联手、长效管理等一套组合拳,将治水从“各自为政”变为“同舟共济”。 一次次突围攻坚后,桐乡目前在浙江省已四次荣获美丽浙江建设优秀市、三次荣获“五水共治”大禹鼎,创建成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旁观者”变“参与者” 一位市民的护水心声 桐乡这座城市的水环境变化,老百姓一点一滴看在眼里。 “治水惠民生,但老百姓最初怕这是‘面子工程’‘一阵风工程’,认为治污是喊口号,都站在旁边看。后来治水这件事干了一年又一年,落地了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渐渐河水由浊变清,岸边环境也改善了,不少群众开始转变观念。”桐乡市生态创建办治水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铁腕修复县域水资源地图的决心,不仅获得了群众的认可,也引得广大群众参与进来共建美丽幸福新桐乡。 今年55岁的刘升文,是桐乡市濮院镇永越村村民。眼看着村里的河水从黑臭变清澈,河边的小公园精致景美,刘升文对水环境陡增了一种守护的心意。“三年前,我们家搬到了梧桐街道春晖社区,小区附近有条圆明河,我也时常利用早晚散步时间去走走,看到毁绿种菜的行为,我会上前劝导。”由于热心保护环境,刘升文当起了“民间河长”,不久前还被评为桐乡市“最美环保市民”。 而今,他还是社区“环保爸爸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协助社区积极组织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在他的带动下,已有10多名亲友和邻居加入进来,一起巡河护绿。 同样热心的,还有该市河山镇王家弄村党员村民倪志明,“我家就在顾家村浜旁边,平时去河边散步,会留意有没有乱扔乱倒、破坏环境情况。今年村里还把保护水环境写入村规民约,引入积分制管理,大家护水热情高涨。” 问水十年 桐乡收获了什么? 从清三河、剿灭劣Ⅴ类水,到水生态修复、建设碧水河道、美丽河湖。 从榨菜行业整治,到建设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浙江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桐乡市控以上断面水质III类-II类水占比100%,浙江省跨行政区域河流断面水质考核,桐乡为优秀;白荡漾生态湿地饮用水源地成为桐乡百万人民的“大水缸”,水质达到Ⅱ类以上,部分指标达到Ⅰ类,为桐乡有监测历史以来最好水平。 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呈阶梯式跃升,从2017年全省第85位,阶梯式跃升至66位、57位、45位、20位、到2022年第12位,5年累计提升73位,提升幅度全省第一;桐乡市“五水共治”群众幸福感从2021年全省第51位提升至2022年第18位;2022年桐乡“无废城市”满意度全省第三名;上述三项公众满意指标均排名嘉兴第一。 桐乡排污许可证证后执法监管改革纳入国家试点,并在中宣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介绍经验,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桐乡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国家试点改革,成为全国会议上的典型,提供了桐乡样本。 当一汪清水流淌向远方,“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桐乡”的美好滋味也流淌进百万桐乡人心间。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