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污染防治>环保动态

再问“鼎”!看水乡嘉兴的进阶之路

发布日期:2023-08-25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一座城,有了水就有了灵气。

《孟子·滕文公》有云:“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

浩浩荡荡的长江一路东奔,到了太湖附近,一收其势变得温婉,抖落一身泥沙,沉积出一片平均海拔不到三米的大平原——杭嘉湖平原。

嘉兴就在这片大平原的腹地,毫不夸张,嘉兴是一座从水里长出的城市。

嘉兴依水而生。

水是这座城的魂。翻开嘉兴城市地图,这里东临大海,南倚钱塘,北负太湖,西接天目之水,4200多平方公里内河网密布,水文化传承千年,滋养着生生不息的江南文脉。

嘉兴因水而兴。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的滋养。作为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发祥地,距今7000年前的嘉兴先民就在从事着农牧渔猎活动。三国时期,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沃野千里的嘉兴就是鱼米之乡,“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嘉兴“运河抱城,八水汇聚”,由此,这片土地成为全国重要的产粮区,沉淀着“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的历史荣光;到南宋时,嘉兴为郡,环城皆濠,城内水网纵横,被称为“泽国之雄,江东一大都会”。

嘉兴因水灵动。

上善若水,泽被苍生。从古至今,水一直是嘉兴的发展主轴,构架起城市的骨骼走向。富庶的城市图景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穿插交叠,在水的串联下形成鱼米之乡独特的城市面貌。步入新时代,9条大型水系汇聚在以南湖为中心的心脏,“九水连心”由此形成,成为嘉兴最具特色的城市格局。

嘉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密布的河网、纵横的河道,为嘉兴贴上了江南水乡的鲜明标识。可揭开这层“标签”发现,水乡缺水、缺好水,戳中了嘉兴人的痛处——

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特殊的区位特点和水文情势决定了其复杂的水安全形势,80%的水属于过境水,分别从江苏、湖州和杭州三个接壤地区进入,且水质较差。

数据显示,由于受上游和自身局限双重污染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曾是嘉兴名片的一汪秀水,成了全市人民不堪言说的痛。到了21世纪初,全市劣V类水体占到58%,Ⅲ类水几近绝迹。嘉兴成了全省唯一一个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不合格和市域内唯一没有一个合格饮用水水源地的地市。

不能让水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守护好一江碧水。”7个字,是殷切嘱托,也是千钧重任。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的嘉兴,以行动作答。

2012年9月,嘉兴召开全市千人治水大会,全面开启了“五水共治”漫漫征程。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嘉兴全市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和水系重构并重的治水新模式,努力实现水环境质量由类别改善向生态健康的蝶变跃升。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底,嘉兴成功消除省控劣V类水质断面;2017年,嘉兴全市小微水体实现了由五类、劣Ⅴ类水向Ⅳ类水为主体的转变。

2021年,嘉兴以“厚植秀水泱泱生态基底,建设人民群众眼睛看得见的碧水”为主题,拉开“碧水嘉兴”行动大幕,力争要用5年时间,实现“碧水绕城”“碧水绕镇”“碧水绕村”三大目标,其中“碧水河道”的透明度总体要求要达到0.8米以上。

十年漫漫治水路,随着碧水提升战、蓝天保卫战、治废攻坚战、净土持久战……一场场战役吹响冲锋号,嘉兴啃下一块块“硬骨头”,一串串数字显出丰硕战果——

2021年,在云南举办的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生态文明论坛上,嘉兴捧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字奖牌,成为全省第二批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设区市;

2022年,全市地表水国控、省控、市控断面Ⅲ类及以上水体比例均达到100%,实现历史性跨越;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实现“满堂红”,连续三年获得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全市共建设省级美丽河湖43条(个),市级美丽河湖236条(个),海盐、嘉善、海宁入选全省幸福河建设示范县……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句来自《我的祖国》的经典歌词,俨然成为了江南水乡嘉兴如今“人水相依”的生动写照。

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至高的善德善举就如同水的品性,默默滋养世间万物而不争强斗胜。

日夜不息,从历史中奔腾而来的运河水,书写着嘉禾儿女从古至今以水为伴、治水有方、因水而兴的成竹在胸。

一汪水,润万物。

水治理好了,万物生灵也“寻觅而来”。自由摄影师郁彩明家住太浦河边的银水庙村,10多年来,他用照片见证家乡的生态环境变化。

太浦河附近鸟雀众多,从2018年开始,郁彩明就坚持记录太浦河流域的越冬候鸟。他的镜头曾捕捉到给幼鸟喂食的僻鸊、与蚯蚓较劲的乌鸫、在林间漫步色彩斑斓的环颈雉鸡、成群结队掠飞过水面的燕鸥……“这几年我最大的感受是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

如今,随着嘉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越来越多的动植物在嘉兴“落户”。2021年,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启动生物多样性野外调查评估工作,计划用两年时间分批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截至去年底,已初步掌握不同生物类群物种数3000余种,调查发现鸟类25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鸟类46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鸟类30余种。

一汪水,惠民生。

水,不仅是珍贵的景观资源,也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

2007年4月,国内首个人工水源生态湿地——石臼漾水源生态湿地开工建设,2009年6月投入运行;2011年4月,紧邻贯泾港水厂的贯泾港水源生态湿地开工建设,2013年10月投入试运行。至此,两个水源湿地就像镶嵌在嘉兴大地上的两颗明珠,无声地为城市涵养水源,持续地改善着嘉兴水环境。

在全省公布的2022年度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评估结果中,嘉兴7处水源地(不含备用水源地)全部评估优秀。

当一汪清水流淌向远方,“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嘉兴”的美好滋味,也流淌进百万嘉兴人心间。

一汪水,促发展。

走进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菱珑湾,映入眼帘的是白墙黑瓦的村落,庭院、水车、绿道相映成趣,枕水人家的宜居生活尽收眼底;

走进嘉善县姚庄镇横港村,丰富的水域资源滋养着这片花鸟鱼栖息的乐土,依托生态旅游资源,老百姓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走进海宁市海昌街道双喜村,头顶飞过的白鹭,田野里跳出来的青蛙,向着过往的游人讲述着这里生态蝶变的故事;

走进海盐县通元镇雪水港村、绿荫笼罩大街小巷,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和谐乐章在此奏响……

水,正是其中的点睛之笔。

如今,嘉兴以水为媒,点水成金,带动产业发展,优美的田园风光变成生产力,经济效益充分释放。田园风光型、民俗风情型、农业体验型、民宿度假型、古镇村落型,各型各款、风格不同的乡村农文旅融合模式,在嘉禾大地勾勒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活实践,使乡亲们在致富路上越走越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隐私说明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主办 电话:0573-82532725传真:0573-82159871

地址:嘉兴市新气象路618号 建议IE7.0以上,1024×768浏览效果最佳 浙ICP备2022025713号 网站标识码:330400001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9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