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要点 |
|||
|
|||
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生态环境厅关心支持下,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担当作为、履职尽责,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生态创建争当示范。嘉兴市连续四年获评美丽浙江考核优秀,连续两年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和“五水共治”大禹鼎“银鼎”,获评全省首批四星级“无废城市”,获“清源杯”,入选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城市试点。桐乡市获评第七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二)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市地表水省控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交接断面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设区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3.6%,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改善率居全省第三。危险废物填埋处置率2.36%,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100%。 (三)环境执法严格规范。全市办理行政处罚案件509起,处罚额3851.69万元,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处罚案件数、环境污染犯罪刑事打击力度列全省第一。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会议作典型交流,直属分局被省生态环境厅荣记集体二等功。 (四)环境公众满意度持续提升。2023年度,我市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总得分88.12分,实现十一年连升,其中公众参与度指标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 (五)环境风险持续下降。2023年,全市环境信访受理总量为2225件,同比下降4.67%,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等级突发环境事件或因环境污染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目标导向,污染防治攻坚深入推进。 1.深化水环境治理。大力推进全国水生态修复试点城市建设,编制印发实施方案、建设方案,规划四大类56个项目涉及总投资205亿元,建成碧水河道409公里,南湖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平湖农田退水“零直排”经验获黄润秋部长批示肯定。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档升级,浙江姚庄经济开发区、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入选全省首批星级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浙江独山港经济开发区等6个工业园区列入第二批浙江省星级工业园区培育名单,工业园区地表水断面Ⅳ类水及以上水体比例同比上升8.3个百分点。强化重点断面动态管控、水质预警和专家帮扶,实施入海河流水质改善行动,全市地表水省控断面Ⅲ类及以上水体比例、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保持100%。 2.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全力保障亚运会空气质量,制定472家重点企业政企协商减排清单,完成低效设施升级改造473家、VOCs源头替代115家、企业污染防治提级115家。推进移动源污染治理,淘汰老旧营运柴油货车860辆、叉车2175台(含注销数)。开展秸秆禁烧专项行动,全省率先打通“141”基层综合治理平台,建成高空瞭望视频监控333个。建设餐饮油烟净化设施在线监控平台,累计安装联网647家。强化建筑工程扬尘监管,完善“红黑榜”机制,将市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强污染天气应对,常态化实施七日空气质量预报、每日空气质量公布、剩余超标容量提醒、每时臭氧超标预警。针对臭氧污染,大力推进活性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搭建“炭管家”数字化管理平台,试点小微园区活性炭“绿岛”建设,承办全省现场会,在生态环境部培训会上作为典型案例交流,获全国推广。 3.推进净土清废攻坚。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发布全国首个无废光伏建设行动方案和建设指南,县级四星级“无废城市”获评数量和评估通过率均列全省第一,“无废城市”建设公众满意度连续两年排名全省前三,“无废指数”排名全省第二,培育“无废细胞”1600余个,入选省百优细胞10个、最佳实践案例2个。小微危废收集模式写入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发展报告》,获黄润秋部长批示。积极稳妥推动可用作原料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华友“沉重渣”跨地市“点对点”定向利用项目成功落地。开展“土郎中”专项服务,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专项帮扶指导工作,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推动重点园区地下水污染详细调查和风险管控,对5个地下水国控点位开展水质跟踪监测,确保地下水水质持续改善。持续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高标准承办全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培训班。 4.推动噪声污染治理。全省率先完整出台新《噪声法》部分条款职责分工方案,厘清部门监管和执法责任,有效推动《噪声法》落地实施。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针对重点信访件开展会商7次,完成省、市投诉举报件整改销号178件,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噪声污染问题。实施市区“静音行动”,排查商铺3400余家,发现并整治噪声问题点位64处,切实改善市区沿街商铺高音喇叭等噪声扰民问题。探索推进国家级宁静小区试点建设,创新“五声共治”噪声污染分类治理模式,广场舞噪声治理案例在全国学习会作经验分享。 (二)加大保障力度,政务服务提质成效显著。 5.深化环评体制改革。修订出台助企纾困解难18项举措,成立专业技术团队保障华友锂电、卫星能源等百亿投资项目5个、省“千项万亿”工程重大项目79个,全年审批建设项目879个。实施环评、能评“双评合一”,实现跨部门同步受理、并联审批,缩短审批时间、降低经济成本25%。探索试点“企业发展战略环评”,对有5年规划的多个投资项目实施一次立项和审批。建设环评报告智能核查系统,提升环评报告质量,实现评价核查时间15秒/本,完成降级登记表审核260本。强化项目源头碳排放管控的基础性作用,全省率先试行减污降碳协同准入改革,针对“两高”行业试点碳准入评价,全年审批209个碳评价项目。 6.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全省率先实现跨地市排污权交易,全年完成跨区域交易21笔,桐乡“排污权跨区域交易”被列入全省“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试点项目,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权交易试点落地嘉善。全年为339个项目提供排污权要素支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额累计达34.4亿元、占全省20%。全市争取中央资金2.33亿元,占全省21.8%、居全省第二。海盐南北湖未来城49.48亿EOD项目成功进入国家库,核心项目钱江潮源湿地启动建设。建立科技帮扶联动工作机制,在全省会议作经验交流。 7.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修订从重、从轻与减轻行政处罚的实施意见,细化行政处罚裁量权获全省推广,免罚清单获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优秀项目,办理不予处罚案件279件、底线处罚109件;建立学法计分抵扣罚款制度,1万余家企业参与学法。市局获评省“八五”普法中期成绩突出集体,连续三年获评法治嘉兴(法治政府)建设先进单位。 (三)厚植绿色基底,环境治理体系持续优化。 8.“两山”创建持续推进。高规格召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全国水生态修复试点城市建设动员大会,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谋定新阶段工作重点。制订全市“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举办首届“两山”擂台赛,发布全省首个全市域“两山”指数。打造32个生态文明实践示范点,嘉善县“产学研用”以氢赋能减污降碳示范带入选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体验地优秀案例,经开区通过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专家组验收。 9.减污降碳实力领跑。全省率先制定地市级减污降碳协同指数并纳入美丽嘉兴考核,入选省级试点和标杆项目数量列全省第一,减污降碳指数列全省第二,承办全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现场会。南湖区渔里未来社区获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秀舟纸业“造纸业物质气资源回收利用”获全国首批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迭代升级“煤样一链管”,修订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报告质量达标管理办法获全省推广,全市发电企业第二履约期碳排放配额盈余量较第一期增加128.22万吨,碳排放配额收益增加1亿元。 10.创新赋能提质增效。建成“美丽嘉兴”综合集成门户,上线“大气环境精准分析”“监测一链管”“生物多样性友好小程序”等应用,《2022年度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获总站表扬,两项监测标准成功入围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预研究项目清单。建成启用全国首个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综合监测站乌镇超级站,峰会期间首次牵头组织周边城市开展空气质量会商,实现未来3天空气质量等级预测准确率100%,保障乌镇峰会经验获胡伟、柯吉欣副省长批示肯定。承接省级试点“浙里辐安”数字化应用,全省率先实现固定源在线监测数据全贯通,成功运用于全省护航亚运辐射事故应急演习。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一体化改革工作,全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数和赔偿额均列全省第一,海宁部分企业通过渗坑直排污染土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入选生态环境部典型案例。全省率先与海关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强化进出口放射性管理,健全口岸辐射安全管理机制。 (四)抓实问题整改,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坚决守牢。 11.督察整改落实落细。2023年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未涉及嘉兴。省督信访件总量较2019年下降44.81%、重点件总数下降85%,重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指数考核位居全省第二,“全力推动水环境质量跨越式提升”作为全市唯一综合案例入选省委清单库。全面启动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工作,榨菜腌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整治提升工作方案成功揭榜全省示范方案。 12.执法监管有力有效。坚持环境执法严的主基调,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累计抽查污染源对象6445家次,发现问题2520家次。持续推进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移送涉危险废物违法犯罪案件7起,自动监控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案件8起。 13.风险隐患严防严控。全省率先出台“监测十条”、启动化工园区多级防控体系建设,海宁“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响应方案被评为全国优秀案例。开展生态环境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累计检查风险源企业4445家次,发现并整改风险问题1805个。完善领导下访、接访和包案化解工作机制,环境信访受理总量五年下降43.1%,按期受理率和办结率100%。加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开展三轮监测站点基础运行保障、防人为干扰检查,安装联网电子围栏67个。成功举办辐射应急预案评优活动和全市火灾与辐射事故综合应急演练活动,承办全省第二期辐射安全监管培训班。提高网络安全防范和处置能力,举办网络安全论坛,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