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污染防治>建议提案

对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1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8-3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陆万忠代表:

您在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收悉,经研究并结合会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嘉兴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以水生态修复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22年以来全市省控及以上断面优良率、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交接断面功能区达标率均为100%。虽然全市水环境质量在持续改善,但还存在断面水质波动大、污水收集处理不完善、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继续抓好并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强化源头管控治理。一是推进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落实《嘉兴市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实施方案(2023-2025年)》工作要求,针对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发现存在问题的工业园区和城镇雨洪排口、城镇农村生活污水散排口、水产养殖尾水排放口和农田退水排放口,督促各县(市、区)及时开展溯源排查工作,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推进问题排口整改工作,力争2025年底基本完成问题排口整治工作。二是加强城镇污水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市域污水输送网络,提高污水系统运行安全性,全面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改造提升工作,2024年全市计划排查管网450公里,新建改造污水管网32.2公里。完成1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新增处理能力2.5万吨/日,新开工一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因地制宜在存在污水输送瓶颈的区域开展污水调蓄池建设。三是持续推广农田退水“零直排”模式,强化农田末端减排。突破传统思维,坚持系统治理,根据稻田周边地形地貌、受纳水体等基础条件,利用退养鱼塘、断头浜等构建调蓄净化湿地,提出了构建全封闭型、半封闭型、开放型三种农田退水“零直排”的农业面源污染小流域集中连片治理模式,力争到2025年完成推广面积60万亩,实现全市监控断面、主要河湖、美丽乡村精品线等周边稻田和优质稻米示范区全覆盖。

(二)加强生态治理修复。一是以全国水生态修复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实施全域水生态修复。加快水生态修复试点城市建设方案中56个项目的实施,继续推进碧水绕城绕镇绕村工程,特别是推动九水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一期)建设,打造具有嘉兴辨识度的标志性工程。二是有序开展清淤,科学处置淤泥。目前淤泥的处置成为困扰我市清淤工作的主要问题,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受限于土地问题,造成无地可堆无处可放,完全靠固化成本又过高财政无法解决。为此水利部门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河湖轮疏机制,对于易淤河段按3-5年周期开展轮疏;与自然资源部门联合划定集中堆土区域,确保淤泥堆放和处置;探索区域淤泥集中处置方式,通过集中固化处理方式,降低淤泥固化成本、提高清淤固化效率。三是按照《嘉兴市城市水系连通实施方案》要求,通过拆堤建闸、拆除土坝、路改桥、路改涵,以及新开挖河道等方式沟通河道,打通“断头河”。

(三)提高管理运维水平。一是以工业园区、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创建为抓手,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回头看。对已完成改造的工业园区、生活小区和“六小行业”开展“回头看”工作,重点检查雨污分流情况、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状况、运行维护落实情况。通过“回头看”,找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中的短板和盲区。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各责任主体进行提升改造,进一步提升建设效果。建立健全“污水零直排区”运维机制,落实属地职责,鼓励委托市政管网专业单位运维,保障长效维护资金,加强运维人员培训,规范运维,确保“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长效性和实效性。二是建立水生态监测评估和考核工作机制。编制水生态修复技术标准,指导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和已建成水生态修复工程的长效运维。开展水生态监测评估和考核工作机制研究,引导地方从理化指标表征的水质改善向“三水统筹”的水生态健康恢复转变。三是加强渔业执法联动保障。加强对放流水域的集中整治,对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水域的有害渔具进行清理和整顿,重点打击电、毒、炸鱼等违法行为,为放流创造良好的自然水域环境。放流活动结束后,市县两级渔政管理机构对放流水域进行重点监督巡查,日常巡检与突击检查相结合,严厉打击电鱼、毒鱼等非法捕捞行为,查扣非法捕捞船只。结合“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契机,积极开展打击内陆电鱼活动、水产品质量安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规范利用等工作。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支持!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

2024年5月27日

(联系人:汤工,联系电话:82522011)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隐私说明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主办 电话:0573-82532725传真:0573-82159871

地址:嘉兴市新气象路618号 建议IE7.0以上,1024×768浏览效果最佳 浙ICP备2022025713号 网站标识码:330400001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9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