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污染防治>环保动态

施晓松赴海宁调研“美丽经济”项目建设情况

发布日期:2025-05-1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5月9日上午,围绕“拓展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推动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主题,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施晓松调研海宁市长啸村“农光互补”食用菌基地和西部现代园艺基质中心秸秆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情况,听取项目主体在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生产发展方面开展的具体工作和难点问题,并就项目绿色发展给出实际建议。

海宁市袁花镇长啸村,昔日以养猪业闻名,由于产业结构单一与环境污染问题,陷入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停滞不前的困境。2015年长啸村腾退生猪养殖,全力打造全省首个棚下养菇、棚顶发电的“农光互补”食用菌基地。基地年生产食用菌180万棒,可吸纳200多名生猪养殖户转产就业,每年利用农业废弃物约1400余吨,实现产值1500余万元。施晓松在调研中指出,长啸村成功开创了农村转型发展新模式,是绿色高质量发展建设推动高水平城乡融合的有益实践,未来长啸村可以打造特色生态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产品生态附加值,带动周边村集体共同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如何让秸秆变废为宝?面对传统秸秆处理方式的困局,海宁市构建起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五化”综合利用产业链,建成“村级+区域+省级”三级收储网络,3个省级标准化中心秸秆处理能力达7万吨/年,年产值超亿元,成功将环境痛点转化为发展支点。施晓松强调,要坚持政策赋能,完善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户参与”的三方协同机制,催生更多乡村特色产业,为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持续的嘉兴样本。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将全力支持推动乡村生态经济价值实现,争取省级减污降碳标杆项目认定及绿色金融助力。

施晓松强调,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化“六改六融”缩小“三大差距”推动高水平城乡融合的战略部署,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每一项政策制定、每一个项目落实之中。特别是要围绕“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建设,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隐私说明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主办 电话:0573-82532725传真:0573-82159871

地址:嘉兴市新气象路618号 建议IE7.0以上,1024×768浏览效果最佳 浙ICP备2022025713号 网站标识码:3304000014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9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