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十六届生态环境创意设计大赛开赛啦!环保创意作品征集ing! |
|||
|
|||
本次大赛由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与浙江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共同举办,围绕美丽中国我先行、美丽浙江与法同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二十周年、环境健康等主题,通过创意漫画、设计制作、策划文稿、青少年科普绘画、平面设计等作品展现浙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就。大赛相关详情如下: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日-12月31日 一、创作主题 (一)美丽中国我先行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创作主题,深入挖掘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的实践成果并倡议社会公众积极行动,投身美丽中国建设。 (二)美丽浙江与法同行 以法治为基,筑牢浙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实根基,紧扣全省生态环境法治建设与普法宣传主线,向公众生动展现法治护航绿色发展的实践成效,着力提升全社会生态法治意识与法治素养。 (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二十周年 2025年是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回望 “两山” 理念诞生二十载,探索浙江深耕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勾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凝聚起守护生态、共促发展的全民共识。 (四)环境健康 环境健康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保障。良好的环境是健康的基石,保障环境健康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创新环境健康发展,凝聚全社会的力量,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活力。 二、作品征集 作品请和最下面附件中的作品参赛信息登记表 一并发送至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收件邮箱: stjx2025@163.com 三、作品形式及要求 本届大赛分为漫画、动画及短视频作品(“A类作品”)、设计制作作品(“B类作品”)、活动策划文稿(“C类作品”)、青少年科普绘画(插画)作品(“D类作品”)、平面设计作品(“E类作品”)5个竞赛单位。 (一)漫画、动画及短视频作品(“A类作品”) 面向全社会专业人士(个人或单位集体)征集主题相关的漫画、动画、短视频作品。 与主题相关的记录创意漫画、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动画、动漫、短视频等;单部参赛作品总时长不得超过5分钟(不含片头、片尾),系列作品累计时长不得超过30分钟。提交作品均需为MP4格式,单个视频大小不超过200MB;个人申报数量不得超过3套。 (二)设计制作作品(“B类作品”) 面向全社会人士征集主题相关的创造发明、工艺设计、文创设计作品等。 活动策划文稿(“C类作品”) 面向全社会人士征集主题相关的科普活动方案。 B、C类作品要求内容健康向上,贴近现实生活,并能较好地实践并推广生态环境理念;所有参赛作品可以是个人作品也可以是团队作品,参赛前需要确认报名人在作品创作中的位置。报名人需对作品负责,所获奖项将颁发给报名人或报名团体。作品需制作成品或已开展活动;个人申报数量不得超过3套。 B、C类作品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环节,参赛者在初赛评审前将信息登记表及作品相关材料统一发送至大赛邮箱,经过评委会评审,优秀作品参加决赛答辩。作品在初赛阶段进行方案策划,在决赛答辩之前实施完成。 (三)青少年科普绘画(插画)作品(“D类作品”) 面向全社会中、小学生征集主题相关的科普绘画(插画)作品。 特别欢迎各地幼儿园积极鼓励并指导学龄前幼儿参赛;提交一幅完整的作品数码照片,照片必须是JPEG格式,单幅作品组图不超过3张,并且不大于10MB,不小于250KB。个人申报数量不得超过3套。 (四)平面设计作品(“E类作品”) 面向全社会征集主题相关的平面设计作品,包括漫画、海报、广告等。 电脑制作或是手绘的单幅漫画、系列成套漫画、插画、海报等均可参赛,单幅作品组图不超过3张。格式必须为JPEG图片,分辨率不低于300dpi;手绘稿保存原稿,扫描后参赛,不接收纸质材料、光盘等;个人申报数量不得超过3套。 四、大赛评审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会统一提交作品至大赛评审。征集结束后,主办方将邀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 本届大赛分漫画、动画及短视频作品(“A类作品”)、设计制作作品(“B类作品”)、活动策划文稿(“C类作品”)、青少年科普绘画(插画)作品(“D类作品”)、平面设计作品(“E类作品”)五个竞赛单位,按照作品质量及数量设置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同时设置优秀奖和组织奖若干名。 五、参赛要求 (一)所有参赛作品均须为原创作品,且未在任何平台发布。提交作品需包含照片或视频等及其相关说明文字。 (二)投稿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的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 (三)若有第三方对图片和视频中的人、建筑或其他事物提出权利方面的声明或不满,投稿者取消参赛资格并应对图片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法律事务承担全部责任。 六、注意事项 (一)参赛作者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作品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出现侵权行为,主办方有权收回其奖项,追回证书及奖品。 (二)参赛作品不得出现广告和外部非法链接。 (三)为公益目的,主办方有权无偿使用获奖作品,包括在公共媒体平台开展公益科普宣传,进行公益展览、义卖等。允许在不改变原作核心内容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解读和修改。 (四)参赛作者需要保留作品原稿原始文件,以便查对。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